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要有什么思想自觉?
新时代,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必须切实增强走好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准确把握服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是守初心,赢民心,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积极探索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建立起新时期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凝聚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进一步坚守初心,准确把握新时代服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以初心赢得民心,不断凝聚起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增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
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充分证明,党的初心和民心是内在统一、相向而生的,只有坚守初心,把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才能赢得民心,让党的根基永固、力量永存。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又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更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才能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是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强国的根本所在。”“背离了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这些重要论断昭示全党必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上保持绝对清醒。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用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民生的大事小情,从人民利益出发来谋划各项改革举措,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不变的初心争取最广泛的民心,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根基。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是融入民心、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四大考验”长期且复杂,“四种危险”尖锐且严峻,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 如何防范化解多种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只有坚守初心,融入民心,以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切入点,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汇聚起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
把握新时代为民服务工作的特点规律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和变化,是守初心、赢民心,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服务对象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群众”的概念,已由过去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离退休职工等社会阶层,扩展到农民工、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同时,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使得群众工作的对象日益呈现多元多变的特点。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相适应,其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职业结构更加复杂,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与流动性更为凸显,这都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服务群众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利益诉求多样化。经过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权利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诉求的内容日趋多元多样,表达诉求的方式日趋活跃,解决诉求的期待日趋强烈,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联系北京实际来看,群众诉求在“七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外,更体现出“五性”( 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特点,运用单一化、简单化、同质化的方式方法协调利益关系、满足群众诉求已然不太可能。如何守正出新,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升级化诉求已成为当下服务群众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社会矛盾集中化。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与这一变革同步演进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反映强烈,社会矛盾仍处于易发多发状态。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社会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结,个体争利与群体维权相互交织,老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又引发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矛盾激化,这都使得群众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难度进一步加大。
工作格局复杂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是多元的,服务主体、服务资源也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纷乱杂陈,如何统筹多方资源力量,整合各阶层利益诉求、引领多元价值观念,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成了做好新时期服务群众工作的必答题。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依托互联网的交流工具不断增加,公众参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不断拓宽,这一方面形成了新的诉求表达渠道, 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让人人都成了自媒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就是“现场直播”,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同时也为群众工作在理念上的更新和方式方法上的变革提出了新要求。
积极探索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方法路径
主题教育开展得如何,最终是看解决了多少问题。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方法路径,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哪些问题急需解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破解问题的办法是什么,群众往往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倾听人民呼声。多开展“四不两直”式调研。应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用脚步丈量民生,真正在基层一线了解平时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沉下心来把情况摸上来、把问题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用好基层工作力量。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要充分依托网格员、街巷长、在职党员等方面力量,多到社区走走,多到居民家里坐坐,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群众利益诉求和问题困难。发挥好市民服务热线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市民服务热线的认知认可度不断提升,市民服务热线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要继续推进市民服务热线号码资源整合,推动建设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实现受理数据全口径汇总和统一分析运用,加强对群众诉求反映问题的规律性研究,及时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动态,并为社会风险评估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把网络作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加强对舆情新动向、新特点的分析研判,通过网民留言了解更多真实社情民意,让网络成为新媒体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
推动群众诉求妥善快速解决。随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的为民服务工作也要从精细处入手,在速度、效度上下功夫,让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完善以网格为基础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网络,对市民诉求、媒体曝光、市民服务热线等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党员干部都应当闻风而动、快速响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第一时间与群众取得联系,点对点回应群众诉求。健全群众诉求快速办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明确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职责清单,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条块合力,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比如,北京市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将群众诉求直接派到街乡镇或相关职能部门,省去了中间环节,街乡能够自行解决的,及时就地解决;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复杂难题,及时上报,确保群众诉求派发准确、流转顺畅、处置迅速,打造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全自动链条”。建立健全主动治理机制。发挥党建引领、综合执法等方面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增强主动治理意识,一方面依靠大数据把握潜在的、苗头性治理问题,提前进行介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判,梳理共性、举一反三,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类问题解决。
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守初心担使命要在工作中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要着力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坚持和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运用好社区议事厅、居民恳谈会等载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活力,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确保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着力培养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服务群众、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系统总结“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小巷管家”“一老一小楼门长”等志愿服务品牌的成功经验,以常态化志愿服务为抓手,激活群众自治意识,完善民众自治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进一步浓厚共治共建氛围。积极整合社会力量。用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等载体平台,进一步整合撬动社会各方资源力量,积极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科学考评体系。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抓工作的风向标,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指挥棒”作用,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标准,引导党员干部把功夫用在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上。北京市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就把群众诉求响应率、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相关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并突出解决问题和群众满意的导向。探索改进考评方式。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市民服务热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等公共平台收集群众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健全回访复核和申诉机制,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差异化考评。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年度考核范围,把考评结果作为纪检监察的重要线索,坚决整治纠正失职失责行为,切实引导干部转变作风,为群众担当、向群众负责。
锻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培养锻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亲民爱民敬民的基层干部队伍。突出担当精神。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政治站位,教育引导其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提高工作本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综合运用交流、挂职等方式,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不断增强基层干部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水平。抓好作风建设。聚焦在为民服务中存在的推诿扯皮、行动迟缓、“走过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健全常管长严有效机制,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坚持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切实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事,以作风建设的实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口碑。
作者: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主要执笔人:张革、曾佳佳、李琰、陈闯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9期,原标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责编:曹晶
版式:邝岩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网络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